翱翔美丽乡村的“领头雁”
——记盐城市人大代表、安丰镇红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德安
34岁担任村委会主任,时隔4年又挑起村党组织书记重担。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丰镇,这个有着光荣传承的红色土地上,他“十年磨一剑”,带领全村2400多名村民共同走上新农村建设康庄大道。
他就是东台市安丰镇红安村“领头雁”杨德安。近年来,红安村屡获殊荣,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美丽乡村、江苏省水美村庄、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健康村……一块块金字招牌纷至沓来。杨德安先后获得江苏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东台市“十佳”村党组织书记等荣誉,当选盐城市第七、八届人大代表。
传承红色基因——让村风民风更“淳”
红安村位于东台市安丰镇东南角,明清时期那里是古盐场的六灶所在地,清代布衣诗人吴嘉纪在那里烧过盐,写过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那里是新四军的根据地,早在1941年2月安丰区委就在那里设立全区第一个党支部。
作为红安村的当家人,杨德安十分珍惜这份宝贵的红色财富,从上任第一天起,他就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老农民,从“三老”那里汲取精神营养。经过深入挖掘整理,他将红安村的红色基因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光大。村党总支把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上周凤和的事迹作为爱国主义教材,定期通过村广播、公示栏向全体村民进行宣讲;村“两委”一班人以解放战争中英勇献身的村指导员杨高富为榜样,锤炼党性,增强服务意识。
杨德安始终带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红色基因滋润村民心灵,培育淳朴村风民风。这些年来,红安村好人新事不断涌现。三组村民常义凤敬老孝亲,二十年如一日,照顾双日失明婆婆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入选2016年中国好人榜。近两年来,杨德安又重抓红色基因传承载体建设,重建了抗美援朝烈士墓陵,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幸福小广场,开办了村民道德讲堂,成为村民共圆中国梦、谱写红安新篇章的精神家园。
推进土地流转——让群众收入更“高”
过去,红安村种植布局单一,是以小麦和水稻为土的传统农业,唯一增收渠道只有1000亩桑园,不仅收人低、而且不稳定。最近几年,为了增加农民收人,杨德安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盘考虑,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把土地承包给大户规模化经营,引导农民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使农业向生态绿色转型。
一开始,群众不放心,不认可,认为这是瞎折腾,农民以土地为根,离开土地可咋活呀!杨德安不放弃,认准了的路坚持走到底。他把土地流转有关政策、土地流转受益比较等,用一张纸打印出来,一户一户发放,逐个登门做工作,“白加黑”“五加二”更是常态。三个多月时间里,他跑遍全村900多户农户,在他的教育引导下,群众慢慢接受了,很多村民都愿意跟他一起干。目前,全村已有70%的土地实现集中化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大部分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来,杨德安又帮助他们寻找新的致富门路,分类引导再就业:组织有闯劲、有活力的村民外出打工,不需要农忙回来、农闲外出,减少往返时间,收人明显增加;推荐年纪轻、有文化的农民到本村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就业上班,足不出村当上工人,仅2017年,就介绍200多人就业,增加了村民工资性收入;发挥一些村民的农技专长到新办家庭农场、农业生态园打工,让他们有相对稳定的收入。通过一系列得力举措,村民收入都有明显增长。近年来全村先后流转土地近3000亩,初步形成该利“五区两园”的发展框架。
突出招商引资——让农业发展更“优”
在强村富民上,杨德安突出发展第一要务,除推进土地流转外,还通过招商引资,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建设。目前,由外来客商投资,已建成300亩有机大米种植基地、400亩良种种植基地、500亩“一片林”工程小范基地利100亩简街园。占地500亩,集花卉、苗木、垂钓、休闲、民宿等于一体的百春农业生态园,已成为周边群众观光、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同时,杨德安还牵头成立宇丰园艺种植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进一步放大了该村农业特色。
本着对客商负责就是对群众负责的理念,杨德安组织村干部热心服务投资客商。在葡萄园建设过程中,专门建立村筹建小组,从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到品种选择,再到销售服务,全程跟踪服务。现在葡萄园亩产收益超万元,去年又投资60多万元,新上冷冻保鲜设备。
在推进有机大米和良种种植区建设方面,他先后20多次与上级部门对接,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对800亩土地进行了平整和道路硬质化,新建2500米水渠,为客商提供了优质基础设施配套。有机大米种植管理相当繁琐,尤其是稻田养鸭、田间管理、防虫网设置等工序,人工需求量较大。他专门建立本村用工人员库,做到差员随缺随补。目前,有机大米种植区亩产效益超5000元、单价达20元/公斤。在百春农业生态园建设中,杨德安又将村干部分成两队,一队抓土地流转,一队抓项目推进,不到一年时间建成,为该村生态农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重抓基础投入——让乡村建设更“美”
杨德安在实践中体会到,农村工作千条万条,最重要的一条是惠民利民,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过上好日子。为此,他牵住牛鼻子,主抓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村民最关心的是路、桥的建设,这直接关系他们的生产、生活,体现一个地方的面貌。近三年。他先后争取了国土整理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农村四级公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移民项目等,铺设水泥路16条,建桥梁11座、提水站9座、防渗渠11公里,在没有向村民筹资的情况下,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日标。全村水泥路总长达24公里,21座桥梁全部翻建一遍,彻底改变了村民的交通出行,群众个个拍手叫好。
第二件事是以创建美丽乡村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杨德安善于动脑,他整合资源,变废为宝,将兴建沿海高速的取土坑建成生态园,同时对沿路四个组,出新房屋220户,清除垃圾、杂物、草堆,并清理河道。从2014年11月开始,他又抢抓机遇,开始创建省美丽乡村。好多人说他是疯子、是妄想,一开始大家都不支持。但他不气馁,而且说干就干、干就干好。他带领村干部,拆空房、建新房、美环境,不到半年时间就取得了初步成效。他拆除了破旧房、空关房,新建了328平方米的省级示范卫生室,建成了村级淘宝旗舰店。他把原有电线二厂车间改造成400平方米村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在1500平方米的红安文化健身广场上配齐了健身设备,绘制了500平方米的新二十四孝文化墙,
对蚕茧站进行了仿古立面改造,整治了红安河、十一沟、十二沟三条河道,栽植了垂柳,以及桃树、梨树、枇杷、柿子等果树。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该村创成江苏省美丽乡村;2016年,又创成江苏省水美乡村。
如今,在红安村,楼房鳞次栉比、到处树绿水清、工厂机器轰鸣、到处欢声笑语,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画卷正在展开,一个安乐、祥和、幸福的美丽乡村正在东台大地上崛起。
- 上一篇: 甘为孺子牛 为民谋幸福
- 下一篇: 关于在市人大代表中开展“双联、双定、双述、双评”活动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