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 页 | 走进东台 | 人大概况 | 新闻动态 | 监督纵横 | 代表工作 | 法律法规 | 学习调研
今天是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市人大常委会>> 正文内容

全域旅游绘制诗画东台绿色长卷

六月的东台如诗如画,从古镇西溪的青砖黛瓦到黄海森林的参天大树,从范公堤边的安丰古镇到串场河畔的老家甘港,行走在东台,移步换景,一幅“诗画”东台的绿色长卷正徐徐铺展。

“大景区”格局 绘就全域旅游大蓝图

如果说,前几年的拆墙透绿是全域旅游的端倪,那么去年年底召开的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则正式拉开了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大幕,引导我市旅游进入新一轮的大发展。

如何发展全域旅游,我市旗帜鲜明地指出:以新旅游为引擎,全力打响“休闲度假”品牌,高水平推进“全域旅游·全景东台”建设。《东台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东台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沿海经济区、西溪景区、安丰古镇相关旅游工作规划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加快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步伐。

按照“大景区”格局,我市精心谋划全域旅游,坚持规划一张图、布局一盘棋、城乡一体化的原则,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融入到生态保护、交通城建、美丽乡村、城乡统筹等各类规划中,通过旅游引领“多规合一”。在生态保护中,统筹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合力规划旅游用地;在交通规划中,统筹布局市区主干道、农村道路和景区道路的建设,提升各景区景点的通达能力;在城乡统筹中,按照“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思路,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融入生态、绿色、文化等元素,统筹特色小镇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变“景在城中”为“城在景中”。

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核心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上,我市精心打造“一林一城一街一村”四大核心景区,坚持内强品质、外创品牌,着力打造东台旅游的“风景眼”“旗舰店”。2017年以来,黄海森林公园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水杉长廊入选首批省级旅游风景道,西溪景区获评“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TOP20”,安丰古镇获评江苏十大新景区、被列为4A级景区创建单位,甘港老家创成首批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新街生态苗木示范园、三仓现代农业生态园分别创成省四星级、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弶港镇、五烈镇甘港村分别创成第五批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在丰富旅游景点内涵基础上,我市注重筑点成线、以线带面,围绕游览感受最佳化、游客体验最优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突出“休闲度假”这个主题,形成沿海生态休闲、历史文化寻根、田园乡村风情等三大特色, 精心打造了“全景东台二日游”“品味东台三日游”等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并且开通了“东台市内”“盐城至东台沿海景区”两条旅游交通专线,使分散的景区串成魅力十足、令人留恋的“风景链”,实现全景东台有景可观、有味可品、有情可寄。

“大精品”思维 秀出旅游发展新颜值

五月的安丰古街,游人如织,人们从斑驳的麻石板上走过,轻读每一块青砖、每一片黛瓦、每一堵风墙上的史诗,阅尽古盐场的繁华过往。

近年来安丰镇按照精品景区的思维,不断整合新资源,大力发展古镇旅游,委托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高标准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以“一核”(古南街)“两翼”(八卦水系、弥陀寺)“三带”(滨河、串场河、海河风光带)发展古镇旅游,目前正在重点打造心斋园、东岳宫、板桥竹林、风情客栈、抬盐古码头、鱼汤面馆等“十个一”项目,游客服务中心、医疗救助中心已对外开放,全力塑造古色古香古韵的4A级精品古街。

不仅是安丰,精品的思维体现在我市旅游的方方面面,向着更好、更美、更有内涵的方向迈进,我市孜孜以求:黄海森林公园在做精做特上下功夫,对已建成项目提档升级,高品位开发一批新项目,争创国家5A级景区,“五一”节温泉度假酒店和智慧森林科普馆已对外开放;西溪景区着力争创国家级影视基地,多功能影视大棚完成图纸设计、土地施工前期准备;甘港老家大力争创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甘港农庄正在提升改造,重新运营;新街镇德得·国际健康岛总体方案正在提升完善,特色民宿基本建成。此外,安丰国贸农庄、弶港海滨村正在冲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龙王古寺文化园争创国家3A级景区,推动了景区景点的内涵提升、品质升级。

我市将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力求打造“处处美”的诗画东台。从文明城市建设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绿色产业到生态环保,从智能垃圾分类到污水管网建设,从亮化到绿化,我市正在不断深化环境整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助推市民养成绿色习惯,革新生产生活方式,为我市绿色发展打开新局面,实现从干净到美丽的蜕变,河水变清、道路变亮、乡村变美,诗画东台呼之欲出。

“大产业”定位 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老百姓的获得感是检验全域旅游的试金石。近年来,我市秉持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将全域旅游的落脚点放在全民共享上,以多产业融合共生共赢,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全新格局。

在此态势下,各行各业铆足了劲儿,旅游与工业、农业、健康、体育、教育等产业全方位融合,延伸了我市旅游全服务链。旅游+农业,激活了一个个农业园区和蔬菜大棚种植户的全新致富模式,以农事体验、果蔬采摘为主的新兴业态蓬勃兴起;旅游+教育,催生了一处处科普基地、儿童体验基地的建立,我市青少年素质教育有了新去处;旅游+文化,吸引了一家家文化创意公司、一位位知名文化人士倾情加盟,经典诵读、签名售书、影视拍摄、民俗展演等活动精彩纷呈。此外,我市还将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精准对接,因地制宜,搞好旅游项目策划,让群众直接参与旅游经营,通过参与接待服务、出售农副产品、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流转土地等方式,不断提高收入水平。

大产业的定位,更吸引了一个个旅游项目的落地,据了解,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启动以来,我市共推进26项景区重点项目,2017年总投资达25.8亿元,其中财政性投资20.3亿元,撬动社会投资5.5亿元。

于是我们看到,旅游公共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福利。旅游厕所、小园林、绿道、旅游咨询服务、停车场等旅游公共配套设施项目建起来了,为游客出行和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便利。据数据统计,近两年,我市新建景区停车场2.5万平方米,增加停车位超500个,安丰镇启动盐城市首家乡镇二级客运站建设,旅游“厕所革命”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600多万元,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共55座,其中,3A级厕所11座、2A级厕所22座、“第三卫生间”12个。智慧旅游建设方案基本确定,3A级以上景区、星级酒店无线WIFI全覆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提升使得我市全域旅游呈现出主客共享的和谐氛围,游客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市民旅游年卡的发行,真正把市委、市政府旅游惠民措施送到市民心坎上,百姓的获得感不断攀升。


【字体: 】【打印文章
东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C) 苏ICP备15061986号-1
Copyright 2023 www.dtr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IE11.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