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 页 | 走进东台 | 人大概况 | 新闻动态 | 监督纵横 | 代表工作 | 法律法规 | 学习调研
今天是2025年07月20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市人大常委会>> 正文内容

代表访谈

市人大代表

溱东镇党委书记 汪振鹏

凝心聚力开新局 百亿强镇展宏图

溱东镇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持续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充分挖掘传统不锈钢与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半导体、医疗器械等产业的关联性和融合度,更加突出重大项目、新兴产业招引,全年争取招引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其中10亿元项目1个。深耕合金材料产业,以“智改数转”为关键抓手,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9个,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新增规上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完善集镇“十个一”功能,高标准拓宽集镇中心南出口远洋南路并实施黑色化改造,提升体育公园功能,实施集镇污水管网改造,深度开发皇娘湖“水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休闲特色项目,聚集商气人气。推动农业发展提档,农副产品创牌,着力在招引5000万元以上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上求突破。推动农村活力提升,积极引入“镇农投+合作社+社会资本”运营模式,促进资金、产业、资源有效衔接,推动强村富民取得良好成效。

市人大代表

安丰镇党委书记 韩波

奋勇争先再出发 勇毅前行开新局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安丰答卷,重任在肩,更须砥砺奋进。我们将持续推进“江苏精密制造产业强镇、黄海盐韵文化旅游古镇、全国美丽宜居幸福小镇”建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竞逐新赛道,勇当领头雁,以新理念引领高质量跨越发展。

加快智能制造产业新突破。锚定百亿园区目标,主动对接长三角城市群,狠抓招商引资,强化协调服务,争取更多产业项目落户安丰,增强主导产业支撑力,打造区域更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实现生态宜居颜值新提升。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色镇村各美其美,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努力增进民生新福祉。培育发展智慧、休闲和品牌农业,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态势。打造盐韵古镇旅游新亮点。深度挖掘古盐场文化底蕴,与乡村游点打造有机融合,形成古镇文化、休闲观光乡村旅游新格局。

市人大代表

富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任高高

坚守“三个一”定位 扛起“南大门”担当

富安镇将坚定不移做强“一台机”、拉长“一根丝”、建美“一座镇”,为加快推进“四个东台”建设扛起富安担当、作出富安贡献。

不断扩大印刷包装机械产业贡献力、影响力,深入开展“工业经济提质年”活动,持续推行产业招商、会展招商、配套招商,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引导现有企业和落户项目比创新投入、比装备水平、比市场开拓、比纳税贡献,培育一批规模骨干企业。以“丝路心语”党建品牌为牵引,突出促民富、优民享、保民安,坚持兴办“党建+合作社”,扶持领办资源开发型、三产融合型“一村一项目”,支持创办“电商直播、物流服务”,推动“快递进村、产品出村”。组织实施“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富安中心卫生院改扩建、镇村组供水支网改造、明清古建筑保护修缮,污水处理和户厕改造等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以触手可及的优质服务集聚人气商气,让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

市人大代表

新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周毅

打造“四张名片” 奋力跨越赶超

新街镇将迅速传达学习,结合实际认真思考落实市“两会”精神,以干到实处的态度,勇于担当,奋力跨越。

围绕“九个新格局”战略定位,奋力推进“1+10”三年行动计划,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搏劲头,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付诸于实践、见之于成效。锚定“四个东台”建设目标定位,紧紧围绕开创二十大精神新街实践新局面主题,聚焦海工装备、生态苗木两大特色产业,坚持产业优先、生态优先、富民优先,继续深入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长三角康养基地智慧先导区、江苏特色苗木基地、盐城海工装备产业园”的新街“四张名片”,实施双招双引助企转型、强村富民攻坚突破、创文冲刺整体提升、生态环境全面提质、民生福祉精准增进、作风建设持续夯实“六项行动”。努力把宏伟蓝图转变为美好现实,不断推动“强富美高”新新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东台新篇章贡献新街力量。

市人大代表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信息流通站站长 荀贤玉

推进绿色种养循环 助力农业低碳发展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立足本职岗位,全力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助力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壮大服务主体,通过考核促动、奖补撬动,激励服务主体加大粪污收集处理、粪肥配送还田设备设施投入,增强自身服务能力,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优化技术模式,集成创新粪肥还田技术模式,稻麦主推“秸秆还田+配方施肥+沼液追肥”,瓜菜主推“有机肥+配方肥+水肥一体化”。强化过程管控,加强粪肥质量检测,坚持粪肥还田线上追溯与线下核查相结合,确保粪肥安全还田利用。构建长效机制,发挥服务主体主导作用,上联养殖主体、下接种植主体,形成利益共享、紧密衔接的三方链式合作机制,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市人大代表

五烈镇党委书记 吕洁

锚定目标勇挑发展大梁

五烈镇将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认真谋划,锚定“开发区产业协作地、东台生态大粮仓、城郊最佳乡愁地”目标,以勇当排头兵的奋进姿态,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搏劲头,锐意进取、勇挑大梁。

重抓工业强镇,在高质量发展上争贡献。紧扣五大主导产业,持续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招商”活动,树牢“招商第一、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为全市“勇当高质量发展领头雁”贡献五烈份额。突出三农优先,在乡村振兴上作示范。全力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和省特色田园乡村、省传统村落,完成生态河道整镇推进,省经济强村达50%以上,打造公共服务综合体全市样板。聚焦争先创优,在推动发展上拼作为。坚持“四个一”闭环推进机制,攻坚重点项目,迅速兴起“四比四看”竞赛热潮,开展乡村振兴“家家到”观摩,调动全镇上下投入发展攻坚战,为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东台作出五烈更大贡献。

市人大代表

市中医院副院长 王东平

稳步走好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市中医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精准防控,医务人员不畏艰辛、勇毅坚守,以坚忍不拔的努力,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服务为中心,以社会公益为导向,深化内涵建设,以创建三甲为目标,以国考指标为方向,发挥中医药特色,提升急诊急救能力。同时,中西并重,紧跟时代步伐和民众需求,以守正促创新,以创新固守正,创新、发展、振兴中医药,不断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提升就诊体验。将人文情怀融入医疗实践,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稳步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东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保驾护航。

市人大代表

三仓镇党委书记 袁明

放大示范效应 打造全国样板

三仓镇将紧扣“全国农业现代化样板镇、绿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地、商贸流通服务中心镇区”发展定位,加快“三农”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全市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勇当先锋,贡献三仓力量。

坚持产业升级,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全产业链基地建设标准,提档升级农业园1000亩高标准种植基地,加快10万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建设,建立内外智能农业系统,开展数字化科技农业种植及展示,打造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长三角知名农旅休闲基地。坚持项目为王,深耕实体经济。围绕绿色食品加工主线,招引5个亿元以上产业链头部企业、价值链高端企业、供应链枢纽企业入驻绿色食品工业园,其中10亿元项目1个,进三区项目1个。新增规上企业3-4家、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1家,培育入库税金超千万元企业2家。坚持人民至上,建设和美乡村。围绕商贸流通服务中心镇区建设目标,高品质招引2-3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发展现代服务业商圈。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冬春水利绿化、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型。推广兰址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经验,拓展农村增收路径,力争50%村成为省经济强村,农民人均收入苏北第一。

市人大代表

甘港村党委书记 刘怀仁

“甘港”品牌越做越靓

近年来,甘港村按照“生态家园、乡村旅游、专业市场”发展定位,加快“一园四区一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甘港”牌大米获江苏省公认名牌产品称号,惜禾锦绣黄桃获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建成甘港老家景区和稻田画风动墙观景区、田园小火车、果蔬采摘区、甘港湖桃园休闲体验区。先后建成市首批百户中心村、甘港人家生态居住区、甘港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并配套社区卫生站、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礼堂等公共基础设施。

下一步,甘港村将努力巩固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创建成果,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利用有效资产,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充分利用甘港老家乡村旅游品牌效应,打造“甘港”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甘港大米、甘港老家豆制品、甘港老家纯粮酒等旅游食品,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加快实施甘港老家AAAA级景区规划,积极开展项目推介,加速现有项目与旅游康养有机融合,充分挖掘提高各类公共设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兴村,加快建设高品质农村新型社区,塑造宜居环境,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市人大代表

江苏润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廖泽洲

创新赋能主动赢得市场先机

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鼓励企业多生产、抢订单、开门红,实招迭发,令企业倍受鼓舞。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纺织科技研发、高档纺织面料织造、印染后整理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润云纺织在创新发展中赋能升级,在智改数转中领先同行,在走向世界中赢得市场。

润云纺织一期投入3.5亿元,形成纺织印染后整理完整产业链,荣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二期投资5亿元,技改盘活原化工企业两宗闲置土地106亩,建设5万平方米厂房,引入4000台高档织机,拓开新的征程。三期计划投资10亿元,新上日本进口TMT卷绕纺丝生产线、电子高速喷水织机和印染整理生产线,目前7万多平方米厂房正紧锣密鼓施工中。预计三期工程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税收超1亿元,产能将跻身全球同行前五。润云将向着开票销售、入库税金双翻番冲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市人大代表

新坝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朱红平

奋进新时代 尽显使命担当

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我将把会议精神宣讲好、实践好,以奋进姿态更好服务广大居民。

党建引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优化网格化管理队伍,不断适应居民服务需求。11个物业小区一体化打造红色物业,引导广大党员主动参与小区管理,细化居民公约,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共同遵循。文化支撑,全面提升居民归属感,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文明家庭创建评比,举办第九届儿童夏令营,充实老年门球队伍,实现邻里文明互助,共享社区文化大餐。拓宽服务空间,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开展法律进家庭服务,有力推动创业帮扶,就业选岗服务,加快老小区基础设施维修,15分钟居民健身器材有序更新。

市人大代表

弶港镇党委书记 吴春龙

建设和美乡村 推动强村富民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稳步推进弶港老镇区有机更新”,我们非常有信心也有决心落细落实,将认真总结去年成功经验,继续加大组织力度,确保有序稳步推进。

新绘一片海滨街区,把前进路、弶六路街面改造好,把老镇区、沿海区连接区域提升好,把背街后巷整治配套延续好。新建一座农贸市场,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同时做好周边配套整体提升环境。新建一个新型社区,把高质量居住与便捷性服务有机结合,总建筑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围绕“融合化建设和美乡村”,加强镇村环境日常管护,在全市率先建成“省美丽宜居镇”。围绕“多元化推动强村富民”,坚持“一村一项目”,实行“一村一方案”,确保今年全镇20个村经营性收入率先在全市实现村村超50万元、继续保持全镇村平均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鼓励巴斗村更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村。

市人大代表

东台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费翔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在金融工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内容务实、目标明确,非常符合全市当前的金融工作实际,给我们银行业发展增添了动力、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东台农商银行将坚持支农支小战略定位不动摇,全面加强金融科技建设,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全力服务东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把助企纾困作为全年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将资金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做到能贷尽贷。全年实体贷款余额比去年净增30亿元,拟新增投放公司贷款超20亿元。同时,更大力度实施减费让利,减轻企业融资压力,以实际行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代表

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 林凤芹

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我时刻牢记身上的白大褂所代表的责任和使命。十余年如一日坚守急诊急救工作岗位,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升急诊救治能力,坚持精益求精,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时刻不忘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使命。

医护人员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急诊更是抢救生命的最前沿,我将积极履职尽责,始终坚守急救最前沿,以群众为中心,持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攻坚关键诊疗技术,以“五大救治中心”为突破,推动形成高质量诊疗体系和服务体系,打造“有责任、有温度、有能力”的急诊队伍。同时,坚决扛起一名医务工作者和人大代表的社会责任,做到时常关注医疗、医药、医改新动向,关心民生新问题、群众新需求,为百姓健康福祉积极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

江苏科华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荣华

在创新发展中勇闯国际市场

科华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格局中赢得机遇,以创新发展的新业绩勇闯市场,生产经营取得新突破。2022年开票销售突破3亿元,入库税收突破3000万元,创成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面对市场出现的新变化,订单减少的新情况,科华将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一方面,继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新产品投放欧美市场,计划2023年参加美国AACC展会、迪拜中东医疗展会、德国全球医疗展会,全方位开发全球市场。另一方面,开发物美价廉的传统产品投向国内市场,以满足内循环需要。同时,启动碧城新厂区,更高标准建设智能化工厂,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为东台经济建设再立新功。

市人大代表

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会长 刘浩平

勠力同心 携善而行

作为公益慈善领域的市人大代表,我始终关注民生事项及公益慈善。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协会成立以来,共筹集善款1500多万元,物资近2000多万元,出动15000多人次参加公益活动,累计爱心行程80多万公里,近万人受益。

 

作为有担当的公益组织,心连心志愿者协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得到受助对象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协会先后荣获全国、省市级多项奖项和称号,其中“情暖雏鹰,助力成长”项目获全国“三星项目”奖,2020年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2019年荣获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协会将以“春蕾计划”“关爱失独”等新项目为发力点,继续实施好“我的书房”项目,将全市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纳入帮扶资助,长期开展“校园清毒”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对社会的承诺和担当。


【字体: 】【打印文章
东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C) 苏ICP备15061986号-1
Copyright 2023 www.dtr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IE11.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